小儿脑膜炎要做什么检查确诊病因

小儿脑膜炎确诊病因通常需进行脑脊液检查、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病原学检查和脑电图检查。脑膜炎可能由细菌、病毒、真菌或结核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需结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结果综合判断。
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样本,观察外观、压力及生化指标。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多呈浑浊状,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蛋白含量增加而葡萄糖降低。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通常清亮,细胞数轻度增多。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静置后可形成薄膜,涂片抗酸染色可能发现结核杆菌。该检查是区分感染类型的核心依据。
血常规可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等炎症标志物水平增高。血培养可帮助明确细菌性感染的病原体,对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尤为重要。血清学检查如病毒抗体检测有助于识别肠道病毒、腮腺炎病毒等病原。血液电解质检测可发现低钠血症等并发症。
头颅CT或MRI能发现脑水肿、脑室扩大或脑脓肿等并发症。增强扫描可见脑膜强化征象,结核性脑膜炎可能出现基底池渗出物钙化。影像学对排除颅内出血、肿瘤等非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价值。新生儿脑膜炎需通过颅脑超声筛查脑室炎等病变。
脑脊液革兰染色可快速初步判断细菌形态,培养需3-5天获得结果。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能快速检测脑脊液中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等细菌DNA。病毒分离培养或核酸检测适用于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病原体。结核菌素试验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辅助结核性脑膜炎诊断。
脑电图可评估脑功能状态,病毒性脑膜炎可能出现局灶性或弥漫性慢波。严重病例可见癫痫样放电,提示脑实质受累。该检查对判断预后和监测治疗效果有一定参考价值,但特异性较低,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分析。
确诊小儿脑膜炎需多学科协作,根据患儿年龄、病程特点和检查结果制定个体化方案。急性期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恢复期需进行听力筛查、神经发育评估等随访检查。日常注意保持室内通风,避免与呼吸道感染者接触,按时接种流脑、肺炎球菌等疫苗可有效预防部分类型脑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