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挤出来白色硬粒是什么

挤出的白色硬粒通常是皮脂腺分泌的皮脂与角质混合物,可能由粉刺、脂肪粒或表皮囊肿引起。主要有皮脂栓、角质栓、闭合性粉刺、脂肪粒、表皮囊肿五种情况。
皮脂栓是毛囊内堆积的皮脂氧化变硬形成的颗粒,常见于油性皮肤人群。皮脂腺分泌旺盛时,过量皮脂与脱落的角质细胞混合堵塞毛孔,接触空气后氧化发硬。伴随毛孔粗大或局部发红,可遵医嘱使用维A酸乳膏、过氧苯甲酰凝胶或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改善。
角质栓由异常增厚的角质层堆积形成,触感坚硬且颜色偏白。皮肤代谢异常或清洁不足时,老化角质无法正常脱落,在毛囊口形成角栓。可能伴随皮肤粗糙脱屑,需避免暴力挤压,可外用尿素软膏、水杨酸软膏或他扎罗汀乳膏软化角质。
闭合性粉刺即白头粉刺,是毛囊口完全堵塞后形成的封闭性丘疹。皮脂与角质在封闭环境中形成白色半固体物质,按压可挤出条状脂质。易发展为炎性痘痘,需配合使用阿达帕林凝胶、夫西地酸乳膏或莫匹罗星软膏控制感染。
脂肪粒是粟丘疹的俗称,为表皮内角蛋白沉积形成的微小囊肿。多发于眼周等皮肤薄弱处,呈珍珠样白色颗粒。与皮肤损伤或护肤品使用不当有关,通常无须治疗,必要时可用消毒针头清除或使用维A酸乳膏调节角质代谢。
表皮囊肿是真皮层的囊性结构,内含角质与脂质混合物。囊肿壁破裂时可能挤出干酪样白色物质,伴随局部隆起和压痛。需手术切除囊肿壁防止复发,合并感染时可口服头孢呋辛酯片或外用红霉素软膏。
日常需保持皮肤清洁但避免过度去角质,选择无油配方的护肤品。油性皮肤人群可每周使用1-2次泥膜吸附多余油脂,出现红肿热痛等感染征象时及时就医。饮食上减少高糖高脂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锌元素有助于调节皮脂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