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人蛋白低怎么补

癌症患者蛋白低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口服营养补充剂、静脉营养支持等方式补充。蛋白水平不足可能与肿瘤消耗增加、食欲下降、消化吸收障碍等因素有关,需结合临床评估选择个体化方案。
优先选择优质蛋白食物如鸡蛋、鱼肉、鸡胸肉,每天摄入量按每公斤体重1.2-1.5克计算。采用少食多餐模式,将蛋白食物分散到5-6餐中。烹饪时避免油炸,选择蒸煮炖等易消化方式,搭配米粥、面条等碳水化合物提高能量供给。乳糖不耐受者可选用低乳糖奶粉或酸奶替代牛奶。
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短肽型肠内营养粉、乳清蛋白粉等医用营养制剂。短肽制剂如百普力适用于胃肠功能受损患者,乳清蛋白粉吸收率较高。使用时需从少量开始逐渐加量,避免一次摄入过多导致腹胀。合并吞咽困难可选择液体剂型,配合增稠剂调整质地。
对严重低蛋白血症或肠功能衰竭患者,需住院进行全肠外营养支持。常用含8.5%复方氨基酸注射液,配合20%脂肪乳剂和葡萄糖溶液。治疗期间需监测电解质、肝功能等指标,逐步过渡至肠内营养。外周静脉营养适合短期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可满足长期需求。
肿瘤相关厌食可遵医嘱使用甲地孕酮分散片改善食欲,或胰酶肠溶胶囊促进消化。存在口腔黏膜炎时选用含利多卡因的漱口液缓解疼痛。餐前散步10分钟、少量开胃食物刺激味觉也有帮助。避免进食时饮用过多汤水造成饱腹感过早出现。
针对肿瘤本身导致的蛋白代谢异常,需规范进行抗肿瘤治疗。化疗期间可配合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临时纠正低蛋白,放疗后食管炎患者需用硫糖铝混悬凝胶保护黏膜。合并感染时及时控制炎症,肾病患者需限制植物蛋白摄入比例。
癌症患者蛋白质补充需定期检测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指标,营养干预应与抗肿瘤治疗同步进行。家属准备食物时注意食材新鲜,避免生冷刺激。重度营养不良患者建议在临床营养师指导下制定方案,合并水肿或胸腹水时需限制钠盐摄入,同时保证足够热量预防蛋白质被分解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