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脚后跟疼怎么回事

产后脚后跟疼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体重增加、缺钙、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等因素有关,可通过热敷按摩、补钙、穿戴支撑鞋、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缓解。
妊娠期松弛素分泌增加会导致韧带松弛,产后恢复期间足部韧带支撑力减弱可能引发疼痛。建议避免长时间站立,每日用40℃温水泡脚15分钟促进血液循环,配合轻柔跟腱拉伸动作。
孕期体重增长使足底压力负荷增大,可能造成足弓塌陷。需控制BMI在18.5-23.9范围,选择足弓支撑垫缓解压力,推荐低强度游泳或瑜伽等运动。
哺乳期钙需求量达每日1000-1200mg,缺钙可能导致骨骼肌肉疼痛。可食用牛奶、豆腐、深绿色蔬菜等富钙食物,必要时遵医嘱服用碳酸钙D3片或乳酸钙颗粒。
可能与产后过早负重活动有关,表现为晨起第一步剧痛。急性期建议冰敷10分钟/次,慢性期可用红外线理疗,严重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或洛索洛芬钠贴剂。
长期应力刺激导致的骨质增生,X线检查可确诊。初期可通过定制矫形鞋垫分散压力,若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体外冲击波治疗,禁用跟骨刺切除术等侵入性操作。
建议哺乳期保持每日500ml奶制品摄入,穿着软底防滑鞋,避免提重物及爬楼梯。疼痛持续2周以上或出现红肿热痛时,需及时至骨科或康复科就诊,禁止自行服用止痛药物。产后6个月内应控制运动强度,可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有助于改善整体受力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