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

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下呼吸道疾病,多见于5岁以上儿童,临床表现为持续高热、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治疗需及时就医,主要采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克拉霉素颗粒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重症患儿可能需氧疗或静脉用药。
肺炎支原体通过飞沫传播感染呼吸道,其表面黏附蛋白可破坏气管纤毛功能。患儿通常先出现咽痛、头痛等前驱症状,2-4天后发展为持续性刺激性干咳,约60%患儿出现39℃以上高热。重症病例可见鼻翼扇动、三凹征等呼吸困难表现,胸部影像学显示单侧斑片状浸润影,部分合并胸腔积液。
临床诊断需结合血清学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体滴度呈4倍升高有确诊意义。快速诊断可采用咽拭子肺炎支原体DNA检测,阳性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可早期确诊。血常规多显示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度相关。
首选阿奇霉素干混悬剂,该药在肺组织浓度高,疗程通常采用3天疗法。耐药病例可换用盐酸莫西沙星片,但须严格评估获益风险比。咳嗽剧烈者可短期使用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合并喘息时联用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重症患儿需住院静脉滴注乳糖酸红霉素注射液。
约20%患儿并发中耳炎或鼻窦炎,需加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严重者可出现溶血性贫血,血红蛋白低于70g/L时考虑输血。少数病例发生脑膜炎,表现为意识障碍,需腰椎穿刺确诊并及时使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控制脑水肿。
保持室内湿度50%-60%,每日通风2-3次。饮食选择温凉的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避免刺激性食物。发热期每4小时测量体温,物理降温优先使用温水擦浴。咳嗽剧烈时采用拍背排痰,手法为空心掌由外向内、由下向上轻叩背部。恢复期应避免剧烈运动2-3周。
患儿衣物应每日煮沸消毒,密切接触者需佩戴口罩预防交叉感染。康复后1个月内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注意观察有无复发咳嗽症状。建议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以预防混合感染,定期进行肺功能评估追踪远期预后。家长应记录每日症状变化,复诊时携带详细的体温曲线和用药记录供医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