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泪囊炎怎么检查出来

新生儿泪囊炎可通过泪道冲洗检查、泪囊区按压检查、裂隙灯检查、荧光素染色试验、鼻内镜检查等方式确诊。新生儿泪囊炎通常由鼻泪管发育不全、先天性泪道阻塞、细菌感染、泪小点闭锁、泪囊先天畸形等原因引起。
泪道冲洗检查是诊断新生儿泪囊炎的主要方法,医生会使用生理盐水冲洗泪道,观察液体是否从鼻腔流出。若冲洗液返流或无法进入鼻腔,可能提示存在泪道阻塞。该检查可明确阻塞部位,同时具有治疗作用,部分患儿通过冲洗可解除阻塞。检查时需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新生儿娇嫩的眼部组织。
医生通过按压新生儿内眼角泪囊区,观察是否有黏液或脓性分泌物从泪小点溢出。阳性结果提示泪囊内存在积液或感染,是新生儿泪囊炎的典型体征。检查前需清洁眼周,按压力度需适中,避免过度用力导致炎症扩散。该检查简便易行,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观察新生儿眼睑缘、结膜囊及泪小点情况,排除其他眼部疾病。检查可发现睑缘充血、泪小点狭窄或闭锁等异常,辅助判断泪囊炎病因。检查时需要固定新生儿头部,使用光源时需避免强光直射眼睛。该检查无创安全,可重复进行。
将荧光素钠滴入结膜囊后观察其消失时间,正常情况5分钟内染料应排入鼻腔。若染料滞留超过10分钟,提示泪道排泄功能异常。该试验可定量评估泪道通畅程度,适用于轻度阻塞病例。检查后需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避免染料残留刺激眼睛。
对于复杂病例可采用鼻内镜检查,直接观察鼻泪管下口是否通畅。检查可发现鼻泪管下口膜性闭锁、骨性狭窄等解剖异常,为手术方案提供依据。检查需要专业设备和技术支持,通常在全身麻醉下进行。该检查创伤较小,但需严格掌握适应症。
家长发现新生儿出现持续流泪、眼部分泌物增多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日常护理中需保持眼部清洁,用无菌棉签蘸取生理盐水轻柔擦拭眼部分泌物,从内向外单向清洁。避免自行使用眼药水或按摩,防止继发感染。遵医嘱进行泪囊按摩时,需掌握正确手法和力度,定期复查评估治疗效果。母乳喂养有助于增强新生儿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