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皮肤过敏起疙瘩

儿童皮肤过敏起疙瘩可能与接触性皮炎、湿疹、荨麻疹、虫咬皮炎、药物过敏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丘疹或风团等症状。可通过避免过敏原、局部冷敷、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就医治疗等方式缓解。建议家长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抓挠皮肤加重症状。
接触性皮炎是皮肤直接接触过敏原或刺激物引起的炎症反应,常见过敏原有洗涤剂、金属饰品、植物汁液等。儿童皮肤接触后可能出现红斑、丘疹、水疱,伴有明显瘙痒。治疗需立即用清水冲洗接触部位,避免再次接触致敏物质。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或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抗炎。严重时需口服氯雷他定糖浆抗过敏。
湿疹多与遗传、皮肤屏障功能异常有关,表现为皮肤干燥、红斑、丘疹伴渗出倾向。好发于面部、肘窝等部位,瘙痒剧烈易反复发作。家长应保持儿童皮肤清洁湿润,洗澡水温不超过38℃,沐浴后立即涂抹凡士林润肤。急性期可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合并感染时需配合莫匹罗星软膏。避免穿着化纤衣物刺激患处。
荨麻疹以风团样皮疹和血管性水肿为特征,可能由食物、感染、冷热刺激等诱发。风团通常在24小时内消退但反复新发,严重时可伴呼吸困难。发作期间建议记录饮食日记排查诱因,用冷毛巾湿敷减轻瘙痒。可遵医嘱服用西替利嗪滴剂,急性发作时需肌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血管扩张。
蚊虫叮咬后释放的毒液或唾液蛋白引发过敏反应,表现为叮咬处红肿硬结,中央可见针尖大咬痕。儿童因皮肤娇嫩,反应常较成人剧烈。被叮咬后应立即用肥皂水清洗,局部搔抓可能导致继发感染。可外用复方薄荷脑软膏止痒,红肿明显时薄涂卤米松乳膏。户外活动前使用避蚊胺喷雾预防,家中安装纱窗减少蚊虫。
药物过敏通常在用药后数小时至数日出现,除皮肤皮疹外可能伴发热、关节痛等全身症状。常见致敏药物包括青霉素类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发现过敏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多饮水促进代谢。轻症可口服苯海拉明片,出现大片红斑需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家长须详细记录过敏药物名称,就诊时主动告知医生用药史。
儿童皮肤护理需选择无香料、无酒精的温和洗护产品,每日使用低敏润肤霜维持皮肤屏障功能。衣物应选用纯棉材质并单独洗涤,避免与成人衣物混洗。饮食上暂忌海鲜、芒果等易致敏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若皮疹持续3天未缓解、出现化脓或伴随发热,须立即前往儿科或皮肤科就诊。居家环境保持通风干燥,定期清洗床单被褥减少尘螨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