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主要症状有那些

小儿麻痹症的主要症状有发热、头痛、肌肉疼痛、肢体无力、瘫痪等。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神经系统,严重时可导致永久性瘫痪。
小儿麻痹症初期常表现为发热,体温可突然升高至38-39摄氏度,伴有全身不适、乏力等症状。发热通常持续1-3天,部分患儿可能伴有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热是机体对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变化,及时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温水擦浴、减少衣物等。
头痛是小儿麻痹症的常见症状之一,多表现为持续性钝痛或搏动性疼痛,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头痛可能与病毒侵袭中枢神经系统有关,严重时可影响患儿进食和睡眠。家长需保持患儿卧床休息,避免强光刺激,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缓解症状。
患儿常出现四肢、颈部、背部等部位肌肉疼痛,触摸时可有明显压痛。肌肉疼痛多在发热后1-2天出现,活动时加重,休息时减轻。这种症状与病毒在肌肉组织中复制引起的炎症反应有关。家长可帮助患儿保持舒适体位,避免剧烈活动,适当按摩疼痛部位缓解不适。
肢体无力多发生在疾病进展期,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肢体肌力下降,活动困难。下肢受累较上肢多见,患儿可能出现行走不稳、易跌倒等症状。肢体无力是病毒损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所致,家长需防止患儿跌倒受伤,必要时使用辅助行走工具。
瘫痪是小儿麻痹症最严重的症状,多发生在发热后2-5天,表现为肢体完全不能自主活动,肌肉萎缩。瘫痪多为不对称性,以下肢多见,严重者可累及呼吸肌导致呼吸困难。瘫痪与运动神经元不可逆损伤有关,需立即就医治疗。康复期可进行物理治疗帮助功能恢复。
预防小儿麻痹症最有效的方法是按时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家长应保持良好卫生习惯,注意饮食清洁,避免患儿接触感染者。如发现患儿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康复期需加强营养支持,适当进行康复训练,定期随访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