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是怎样检查

小儿麻痹症主要通过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确诊,常用方法有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脑脊液检查、肌电图及影像学检查。
发病早期取咽拭子或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培养,是确诊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的金标准。病毒分离阳性结果可明确病原体,但检测周期较长,需配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该方法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要求较高,需在专业机构进行操作。
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特异性IgM抗体和中和抗体水平辅助诊断。急性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抗体效价呈4倍以上升高具有诊断意义。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但可能出现假阳性,需结合流行病学史判断。
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可见细胞数轻度增多,蛋白含量正常或轻度升高,糖和氯化物正常。这种改变多见于瘫痪前期,有助于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检查需严格无菌操作,家长需配合固定患儿体位。
可发现受累肌肉出现神经元性损害表现,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常而波幅降低。该检查能客观评估运动神经元损伤程度,对判断预后有参考价值。检查时需安抚儿童情绪,避免哭闹影响结果准确性。
MRI可显示脊髓前角异常信号,尤其在急性期可见脊髓灰质区T2加权像高信号。CT检查价值有限,主要用于排除其他疾病。影像学阴性结果不能排除诊断,需结合临床与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家长发现儿童出现发热、肢体疼痛、弛缓性瘫痪等症状时,应及时到感染科或儿科就诊。确诊后需严格隔离治疗,密切观察呼吸肌功能。恢复期应进行正规康复训练,定期复查肌力恢复情况。按计划接种疫苗是预防该病的根本措施,我国现行免疫程序要求在2、3、4月龄和4周岁各接种1剂脊髓灰质炎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