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导性听力损失的临床表现

传导性听力损失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闷胀感、耳鸣、耳痛及眩晕等症状。传导性听力损失通常由外耳道堵塞、中耳炎、鼓膜穿孔、听骨链中断或耳硬化症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等检查确诊。
传导性听力损失患者多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听力逐渐减退,以低频声音感知障碍为主。常见于外耳道耵聍栓塞、分泌性中耳炎等情况。耵聍栓塞可通过耳内镜检查确诊,由医生使用耵聍钩或生理盐水冲洗清除;分泌性中耳炎可能伴随耳内积液,可遵医嘱使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欧龙马滴剂等黏液促排剂,必要时需行鼓膜穿刺术。
患者常描述耳部有压迫感或堵塞感,类似棉花塞耳的感觉。急性中耳炎发作时可能伴随鼓室负压,可通过咽鼓管吹张缓解;慢性中耳炎导致的耳闷可能持续存在,需通过鼓室成形术等手术修复中耳结构。耳闷症状加重时需警惕胆脂瘤型中耳炎,需行颞骨CT检查明确诊断。
多表现为持续性低调耳鸣,如机器轰鸣声或风吹样杂音。耳硬化症患者可能出现进行性加重的耳鸣,可通过镫骨撼动术改善;突发性传导性耳鸣需排除外耳道异物,儿童常见于玩具零件或豆类误入耳道,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取出,避免自行掏挖导致鼓膜损伤。
急性外耳道炎或中耳炎发作时可出现剧烈耳痛,可能放射至同侧头部。细菌性外耳道炎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需口服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鼓膜膨隆明显时可考虑鼓膜切开引流。耳痛伴随耳溢液时需做细菌培养以指导用药。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短暂眩晕,常见于耳硬化症或听骨链脱位引起的迷路刺激。耳硬化症导致的眩晕可通过氟化钠片治疗延缓病情;外伤性听骨链中断需行听骨链重建术。眩晕发作时应卧床休息,避免突然改变体位,若伴随呕吐或意识障碍需立即就医排除神经系统疾病。
传导性听力损失患者应避免用力擤鼻、游泳时注意耳部防水,感冒期间可多做咀嚼动作促进咽鼓管开放。建议每半年进行听力检查跟踪病情变化,突发听力下降或耳流脓需及时就诊。饮食上可适量补充锌元素(如牡蛎、坚果)和维生素B族(如全谷物),避免高盐饮食加重内耳水肿。儿童患者家长应注意观察其对声音的反应灵敏度,避免延误语言发育关键期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