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秋季容易感冒

秋季容易感冒主要与气温变化、空气干燥、人体免疫力下降、室内外温差大、病毒活跃度增高等因素有关。感冒通常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咽痛、发热等症状,可通过加强保暖、保持空气湿润、增强免疫力、减少人群聚集、接种疫苗等方式预防。
秋季昼夜温差较大,人体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下降,容易导致受凉。受凉后呼吸道黏膜血管收缩,局部抵抗力降低,病毒更容易侵入。建议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外出时可携带轻薄外套,随时调节体温。
秋季空气湿度降低,干燥的空气会使呼吸道黏膜水分蒸发加快,纤毛运动减弱,清除病毒的能力下降。干燥环境还可能导致鼻腔出血、咽喉不适等症状。使用加湿器保持室内湿度在40%-60%,多喝温水有助于缓解干燥带来的不适。
夏季到秋季的过渡期,人体需要适应环境变化,免疫系统负担加重。同时秋季日照时间减少,维生素D合成不足,影响免疫功能。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如猕猴桃、橙子、西蓝花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秋季室内使用暖气后,与室外温差可达10℃以上,频繁进出冷热交替环境易导致体温调节紊乱。温差变化会使呼吸道黏膜血管舒缩功能失调,增加感染风险。建议在进出室内外时在过渡区域稍作停留,让身体逐步适应温度变化。
秋季是多种呼吸道病毒活跃的季节,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等传播力增强。病毒在低温干燥环境中存活时间延长,通过飞沫传播的概率增加。在人群密集场所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可有效减少病毒接触。
秋季预防感冒需注意劳逸结合,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饮食上多摄入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以及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南瓜等食物。适当进行散步、太极拳等温和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后受凉。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排查流感等疾病。保持规律作息和良好心态也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正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