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阻性黄疸要怎么治疗

梗阻性黄疸可通过内镜治疗、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营养支持等方式治疗。梗阻性黄疸通常由胆管结石、胆管肿瘤、胆管狭窄、胆管炎、胰腺肿瘤等原因引起。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是解除胆道梗阻的常用方法,适用于胆管结石或良性狭窄。通过内镜放置支架或取石网篮,可直接疏通胆道。术后可能出现胰腺炎或出血,需监测腹痛及血淀粉酶。胆管支架置入后需定期更换,防止支架堵塞或移位。
胆肠吻合术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适用于肿瘤导致的梗阻。手术可彻底解除梗阻但创伤较大,术后需留置引流管观察胆汁引流量。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需配合放化疗。术中胆道造影能精确定位梗阻部位,减少组织损伤。
熊去氧胆酸胶囊可利胆退黄,腺苷蛋氨酸注射液改善胆汁淤积,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控制胆道感染。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避免自行调整剂量。使用抗生素时需监测肝功能,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利胆药物可能引起腹泻等不良反应。
PTCD适用于无法手术的高危患者,通过体外引流减轻黄疸。需每日记录引流量及性状,防止导管脱出或堵塞。引流期间可能出现胆道出血或感染,需定期冲洗引流管。该方法为姑息性治疗,不能根治病因。
低脂高蛋白饮食减轻肝脏负担,补充维生素K改善凝血功能。可适量食用脱脂牛奶、清蒸鱼等易消化食物。脂肪吸收障碍者需使用中链甘油三酯,必要时给予肠外营养。长期梗阻患者应监测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
梗阻性黄疸患者应绝对禁酒,每日记录尿色及大便颜色变化。术后患者需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期复查腹部超声。出现寒战高热或陶土样大便需立即就医。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腹部受压。注意皮肤护理缓解瘙痒,修剪指甲防止抓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