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骨骺是什么意思

关键词: #小儿
关键词: #小儿
小儿骨骺是指儿童骨骼生长板,是长骨两端负责骨骼纵向生长的软骨组织,随年龄增长逐渐骨化闭合。骨骺损伤可能影响骨骼发育,需及时就医评估。
骨骺位于长骨两端,由软骨细胞层、增殖区和钙化区组成,通过软骨内成骨作用实现骨骼纵向生长。生长板软骨细胞不断分裂增殖,新形成的软骨逐渐被骨组织替代,这一过程持续至青春期后骨骺线闭合。骨骺血供丰富但力学强度较低,是儿童骨骼的薄弱环节。
不同部位骨骺闭合时间存在差异,通常女性较男性早1-2年完成骨化。手腕部骨骺可作为骨龄评估标志,下肢负重区骨骺闭合晚于上肢。生长激素、性激素等内分泌因素直接影响骨骺活性,维生素D缺乏可能导致骨骺板增宽。
骨骺分离是儿童特有骨折类型,约占儿童骨折的15%-30%。多由跌落、碰撞等外力导致,表现为局部肿胀、畸形和功能障碍。Salter-Harris分型可评估损伤严重程度,Ⅲ型以上损伤可能造成生长障碍。膝关节和踝关节周围骨骺最易受损。
X线检查是基础手段但可能漏诊无移位骨折,MRI能清晰显示软骨性骨骺。超声检查适用于婴幼儿骨骺评估。需与骨肿瘤、骨髓炎等疾病鉴别,必要时进行碱性磷酸酶等实验室检查。
无移位骨折采用石膏固定3-6周,移位骨折需手法复位。涉及关节面的Ⅳ型损伤可能需要克氏针内固定。恢复期应避免过早活动,定期复查X线观察生长板愈合情况。严重畸形后期可能需截骨矫形手术。
家长需注意避免儿童参与高风险运动,保证每日600-800mg钙摄入量,发现肢体不对称生长或活动障碍应及时就诊。骨骺损伤后至少随访2年监测生长发育,体育活动中建议佩戴护具保护易伤部位,冬季注意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