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血压高怎么治疗

肾性高血压可通过调整饮食、控制体重、药物治疗、透析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肾性高血压通常由肾实质病变、肾血管狭窄、水钠潴留、肾素分泌异常、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限制每日钠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避免腌制食品及加工食品。增加富含钾的蔬菜水果如香蕉、菠菜摄入,有助于平衡体内电解质。减少高脂高糖食物,选择优质蛋白如鱼类、豆制品,减轻肾脏代谢负担。
通过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结合,将体重指数控制在18.5-24之间。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可改善血管弹性。肥胖患者减重5%-10%即可显著降低血压。
遵医嘱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片,或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控释片。伴有蛋白尿时可联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胶囊。利尿剂如呋塞米片适用于水钠潴留患者,需监测电解质。
终末期肾病患者需规律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每周2-3次清除体内代谢废物。透析可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但需配合严格容量管理。治疗期间需监测干体重变化,及时调整超滤量。
肾动脉狭窄患者可行经皮肾动脉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术。单侧肾病变且药物控制不佳时,可考虑肾切除术。移植肾功能异常引发高血压时,需调整免疫抑制剂方案或行移植肾动脉介入治疗。
肾性高血压患者需每日监测晨起和睡前血压,记录波动情况。避免熬夜、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戒烟限酒。定期复查肾功能、电解质和心脏超声,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等急症症状应立即就医。长期管理需肾内科、心血管科多学科协作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