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病是什么症状是怎么引起的

心肌病的症状主要包括呼吸困难、乏力、心悸、水肿等,可能由遗传因素、长期高血压、病毒感染、代谢异常、心肌缺血等原因引起。心肌病是一组以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为特征的疾病,可分为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等类型。
部分心肌病与基因突变有关,如肥厚型心肌病常由肌节蛋白基因突变导致。患者可能出现胸痛、晕厥等症状,需通过基因检测确诊。治疗包括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片、钙通道阻滞剂如地尔硫卓缓释片,严重时需手术切除肥厚心肌。
未控制的高血压会导致左心室肥厚,最终发展为高血压性心肌病。患者常见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和踝部水肿。治疗需控制血压,常用药物有缬沙坦胶囊、氨氯地平片,同时限制钠盐摄入。
柯萨奇病毒等感染可引发病毒性心肌炎,部分会进展为扩张型心肌病。表现为活动后气促和心律失常。急性期需静养,可使用辅酶Q10胶囊、曲美他嗪片改善心肌代谢,重症需免疫抑制剂治疗。
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代谢疾病可引起心肌病变。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无症状心肌缺血,甲亢患者常见心动过速。需控制原发病,如使用胰岛素、甲巯咪唑片,并配合营养心肌药物如磷酸肌酸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长期心肌供血不足,可能引发缺血性心肌病。典型症状为劳力性胸痛和下肢浮肿。治疗包括抗缺血药物如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抗凝药如阿司匹林肠溶片,必要时行血运重建手术。
心肌病患者需定期监测心功能,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建议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预防呼吸道感染。出现气短加重或夜间不能平卧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部分患者需终身服用抗心衰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