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危险是什么意思

关键词: #血栓
关键词: #血栓
血栓危险是指血液在血管内异常凝固形成血栓,可能导致血管堵塞引发心梗、脑梗等严重疾病的风险状态。血栓形成主要与血管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有关,常见诱因包括长期卧床、手术创伤、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血管内皮损伤是血栓形成的起始因素。当血管壁因外伤、炎症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时,胶原纤维暴露会激活血小板聚集。同时组织因子释放启动凝血瀑布反应,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形成网状结构,最终形成混合性血栓。这种血栓多见于动脉系统,典型表现为突发肢体疼痛、皮肤苍白或发绀。
血流淤滞状态下更容易形成静脉血栓。久坐不动、心力衰竭或静脉曲张患者,血液流速减慢导致凝血因子局部堆积。这类血栓好发于下肢深静脉,可能伴随患肢肿胀、皮温升高。更危险的是血栓脱落可能引发肺栓塞,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甚至猝死。高龄、肥胖、恶性肿瘤患者属于静脉血栓高危人群。
遗传性抗凝血酶缺乏、蛋白C缺陷等血液高凝疾病,会使凝血-抗凝系统失衡。这类患者可能反复发生不明部位血栓,需终身抗凝治疗。某些药物如雌激素、化疗药也会增加血液粘稠度。妊娠期女性血液处于生理性高凝状态,产后血栓风险显著增加。
预防血栓需保持适当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避免久坐超过2小时。长途旅行时可穿着医用弹力袜,高危人群需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华法林钠片等抗凝药物。出现单侧肢体肿胀、不明原因胸痛或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就医进行血管超声或CT肺动脉造影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