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胆源性胰腺炎的常用药物

治疗胆源性胰腺炎的常用药物主要有注射用生长抑素、乌司他丁注射液、注射用奥曲肽、甲磺酸加贝酯注射液、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等。胆源性胰腺炎通常由胆道结石、胆道感染等因素引起,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控制炎症并解除胆道梗阻。
注射用生长抑素可抑制胰酶分泌,减轻胰腺自身消化损伤。该药适用于急性胰腺炎伴随腹痛、血淀粉酶升高的患者,能减少胰液分泌量并降低胰管内压力。使用期间需监测血糖和电解质水平,可能出现恶心、眩晕等不良反应。
乌司他丁注射液通过抑制多种蛋白水解酶活性缓解胰腺炎症。对于胆源性胰腺炎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的患者,可改善微循环障碍和器官功能损害。需注意过敏体质者慎用,偶见皮疹、肝功能异常等副作用。
注射用奥曲肽是生长抑素类似物,能长效抑制胰液分泌和胆囊收缩。适用于胆源性胰腺炎反复发作或伴有胆道痉挛的患者,可降低胰胆管压力。长期使用可能引起胆结石或脂肪泻,需定期复查腹部超声。
甲磺酸加贝酯注射液为蛋白酶抑制剂,直接中和已激活的胰酶。针对重症胆源性胰腺炎伴有多器官衰竭风险时,可阻断胰酶对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可能出现注射部位疼痛或血栓性静脉炎,需缓慢静脉滴注。
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通过解除胆道平滑肌痉挛缓解疼痛。适用于胆源性胰腺炎合并胆绞痛发作的患者,能改善胆汁淤积状态。青光眼、前列腺增生患者禁用,常见口干、视物模糊等抗胆碱能反应。
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需严格禁食直至症状缓解,恢复期选择低脂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逐步过渡到低脂半流质。避免油腻食物及酒精摄入,定期复查腹部超声监测胆道情况。若出现持续发热、黄疸加重需及时就医,必要时行内镜取石或胆囊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