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斜颈是什么

小儿斜颈是指婴幼儿因颈部肌肉异常导致的头部持续性倾斜或旋转,医学上称为先天性肌性斜颈,可能与胸锁乳突肌纤维化、产伤或宫内姿势异常等因素有关。
胸锁乳突肌纤维化是小儿斜颈最常见的原因,表现为患侧肌肉短缩或局部硬结。患儿头部常向患侧倾斜,下巴转向对侧,可能伴随面部不对称。早期可通过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或牵拉训练改善,若效果不佳需考虑手术松解。
难产或臀位分娩可能导致胸锁乳突肌血肿或拉伤,继而形成斜颈。此类患儿颈部可触及肿块,活动受限。建议家长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轻柔按摩,配合体位矫正,如睡眠时调整头部朝向,多数患儿在1岁内可恢复。
胎儿在子宫内长期处于固定体位可能造成肌肉发育异常。出生后表现为头部偏向一侧,但无硬结。家长可通过改变抱姿、鼓励向健侧转头等非干预性措施促进恢复,通常6个月内症状可自行缓解。
少数患儿因颈椎椎体畸形或半椎体等骨性问题导致斜颈,可能伴随脊柱侧弯。需通过X线或MRI确诊,严重者需骨科手术矫正。此类患儿需定期复查,避免继发神经系统或呼吸功能障碍。
由脑瘫、脊髓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斜颈,常合并肌张力异常或运动障碍。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肉毒杆菌毒素注射缓解痉挛,配合康复训练改善头部控制能力。家长应关注患儿整体发育情况,及时干预。
小儿斜颈的日常护理需注重姿势管理,哺乳或怀抱时交替方向,避免长期单侧受压。定期进行颈部被动活动,如缓慢旋转头部至健侧。若发现患儿颈部活动度持续受限、面部明显不对称或发育迟缓,应及时就医评估。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多数患儿通过保守治疗可获得良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