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疾病的超声诊断方法有哪些

口腔科编辑 健康真相官
11次浏览

关键词: #疾病 #诊断

涎腺疾病的超声诊断方法主要有高频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造影、弹性成像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1、高频超声检查

高频超声检查是涎腺疾病诊断的基础方法,探头频率通常为7-15兆赫,能够清晰显示涎腺的形态、大小和内部结构。该方法对涎腺结石、囊肿和肿瘤具有较高检出率,可观察到结石后方声影、囊肿的无回声区以及肿瘤的边界特征。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头部偏向健侧,充分暴露检查区域。

2、彩色多普勒超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常规超声基础上增加了血流信号检测功能,能评估涎腺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对于炎症性疾病如腮腺炎,可见腺体血流信号增多;而恶性肿瘤常表现为紊乱的血流分布。该方法还能鉴别血管性病变,在手术前评估病变与周围血管的关系。

3、超声造影

超声造影通过静脉注射微泡造影剂增强组织对比度,可更准确判断涎腺肿瘤的良恶性。良性肿瘤多表现为均匀增强,恶性肿瘤常呈现快进快出或灌注缺损。该方法对小于1厘米的病灶检出率显著提高,能发现常规超声难以显示的微小病变。

4、弹性成像

弹性成像通过检测组织硬度差异辅助诊断,恶性肿瘤通常比周围组织更硬。该技术对鉴别慢性硬化性涎腺炎与肿瘤具有独特价值,可量化组织的弹性模量值。检查时需对腺体施加适度压力,结合常规超声图像综合判断。

5、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能在实时影像监控下获取病变组织,病理诊断准确率高。适用于临床怀疑恶性的涎腺肿块,术前明确病理类型以指导治疗。操作需严格无菌,避开重要血管和神经,常见并发症包括局部血肿和感染。

进行涎腺超声检查前应清洁颈部皮肤,检查过程中配合医生调整体位。日常需保持口腔卫生,避免过度刺激涎腺。发现涎腺区域持续肿胀、疼痛或肿块应及时就医,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超声检查方法。定期口腔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涎腺异常,检查后遵医嘱进行后续治疗或随访。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