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高了会有什么危害和后果

黄疸升高可能提示胆红素代谢异常,严重时可导致胆红素脑病、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黄疸的危害程度与病因及胆红素水平相关,主要风险包括神经系统损伤、肝肾损害、凝血功能障碍等。
胆红素轻度升高时可能仅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但若持续进展可引发急性胆红素脑病,多见于新生儿。患者可能出现嗜睡、肌张力增高、尖叫等症状,严重时可遗留听力障碍、脑性瘫痪等后遗症。成人严重黄疸可伴随胆汁淤积性肝病,导致皮肤顽固性瘙痒、脂肪泻及脂溶性维生素缺乏。长期未控制的黄疸可能诱发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引发门静脉高压和肝性脑病。部分患者因胆汁酸排泄障碍出现凝血因子合成减少,表现为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异常出血倾向。
梗阻性黄疸患者可能因胆道压力增高继发化脓性胆管炎,出现寒战高热、腹痛休克等感染性休克表现。妊娠期重度黄疸可能诱发胆汁淤积症,增加早产和胎儿窘迫风险。遗传性黄疸如克里格勒-纳贾尔综合征可能导致核黄疸,造成不可逆的神经系统损害。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若未在出生后60天内接受手术干预,多数会发展为终末期肝病。
出现黄疸升高应及时就医排查病因,日常需避免饮酒、高脂饮食等加重肝脏负担的行为。建议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黄疸伴发热或意识改变需急诊处理。母乳喂养新生儿应保证每日喂养8-12次以促进胆红素排泄,早产儿需加强胆红素水平监测。肝硬化患者需限制蛋白质摄入量,合并腹水时应每日测量体重和尿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