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里有虫子会有什么症状

肠道里有虫子可能出现腹痛、肛门瘙痒、体重下降、腹泻、呕吐等症状。肠道寄生虫感染主要由蛔虫、蛲虫、绦虫等引起,具体表现与寄生虫种类、感染程度有关。
寄生虫在肠道内活动或附着肠壁时可能引发阵发性脐周疼痛,蛔虫感染严重时可导致肠梗阻样剧烈绞痛。腹痛多与进食无关,可能伴随肠鸣音亢进。治疗需遵医嘱使用阿苯达唑片、甲苯咪唑咀嚼片等驱虫药,同时避免生食未洗净的蔬菜水果。
蛲虫夜间移至肛周产卵时会引发显著瘙痒,儿童可能因抓挠导致局部皮肤破损感染。家长需注意患儿夜间睡眠不安、频繁搔抓臀部的表现。确诊后可使用双羟萘酸噻嘧啶颗粒进行驱虫治疗,并需全家同步消杀床单衣物以防重复感染。
绦虫等寄生虫长期掠夺宿主营养会导致渐进性消瘦,儿童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部分患者伴有异食癖如嗜食泥土等异常行为。这种情况需联合使用吡喹酮片和营养支持治疗,严重贫血者还需补充铁剂。
贾第鞭毛虫等原虫感染可引起脂肪泻或水样便,粪便中可见未消化的食物残渣。慢性感染者可能交替出现腹泻与便秘。治疗常用硝唑尼特胶囊配合口服补液盐,同时须严格消毒餐具避免家庭传播。
大量蛔虫寄生可能引发反射性呕吐,偶见虫体随呕吐物排出。幼儿出现喷射状呕吐伴腹胀时需警惕虫体团块堵塞肠管。急诊处理包括禁食胃肠减压,必要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枸橼酸哌嗪糖浆驱虫并预防肠穿孔。
预防肠道寄生虫感染需注意饮食卫生,肉类彻底煮熟,蔬菜水果充分清洗。儿童应定期修剪指甲避免虫卵藏匿,饭前便后规范洗手。疫区居民或宠物饲养者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预防性驱虫,出现不明原因消瘦或消化道症状时及时就医排查寄生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