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起搏器并发症

心脏起搏器并发症主要包括囊袋血肿、电极脱位、感染、起搏器综合征、血栓形成等。安装心脏起搏器后需定期随访,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囊袋血肿是术后早期常见并发症,多因术中止血不彻底或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导致。表现为起搏器植入部位肿胀、疼痛、皮肤淤青,严重时可压迫电极导致起搏失灵。轻度血肿可通过局部压迫和冷敷缓解,较大血肿需穿刺抽吸或手术清除。术后应避免剧烈活动,遵医嘱使用止血药物如氨甲环酸片。
电极脱位多发生在术后1-2周内,与电极固定不牢或患者体位不当有关。可能出现心悸、头晕等起搏失灵症状,X线检查可确诊。轻微脱位可通过调整体位复位,严重脱位需重新手术固定。术后应保持术侧上肢制动,避免突然扭转身体。
感染包括囊袋局部感染和全身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为发热、切口红肿渗液、白细胞升高。需静脉使用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严重感染需取出起搏系统。术前术后严格消毒,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控制。
起搏器综合征多见于心室单腔起搏患者,因房室不同步导致心输出量下降。表现为乏力、气短、颈静脉怒张,可通过优化起搏参数或升级为双腔起搏器改善。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心律情况,术后定期复查心电图。
电极导线可能诱发锁骨下静脉或上腔静脉血栓,表现为上肢肿胀、静脉曲张。需抗凝治疗如利伐沙班片,血栓量大时需介入取栓。高风险患者术后可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
心脏起搏器术后应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接触高压电磁环境。饮食宜清淡,限制钠盐摄入,适当补充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深绿色蔬菜。术后1个月内避免提重物及大幅度摆臂运动,睡眠时尽量平卧或向非术侧卧位。定期监测起搏器工作状态,随身携带起搏器识别卡,出现胸闷、持续心悸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