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按压的基本要领

关键词: #心脏
关键词: #心脏
心脏按压的基本要领包括按压位置、按压深度、按压频率、按压姿势和按压与人工呼吸的配合。正确实施心脏按压是心肺复苏的关键步骤,能有效维持血液循环,为抢救生命争取时间。
心脏按压的位置应在胸骨下半部,即两乳头连线中点。施救者需将一只手掌根部置于该位置,另一只手叠放于上方,手指交叉扣紧。准确定位按压点能确保按压力量直接作用于心脏,避免肋骨骨折等并发症。对于成人,按压点位于胸骨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处,儿童则需根据体型调整位置。
成人胸外按压深度需达到5-6厘米,儿童约为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按压时应确保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回弹,但手掌不离开胸壁。过浅的按压无法产生有效血流,过深则可能造成内脏损伤。施救者需通过观察胸廓起伏和手感反馈判断按压深度是否合适。
心脏按压频率应保持在100-120次/分钟,相当于每秒按压近2次。过快会导致按压深度不足,过慢则无法维持有效循环。施救者可默数节奏或借助节拍器保持稳定频率。持续按压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中断,每次中断时间不超过10秒,以保障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
施救者应跪于患者一侧,双肩正对患者胸骨,肘关节伸直,利用上半身体重垂直向下按压。手臂与地面保持垂直,避免弯曲或倾斜,确保按压力量直接作用于胸骨。正确的身体姿势能提高按压效率,减少施救者体力消耗,延长有效按压时间。
单人施救时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双人施救时可调整为15:2。每次人工呼吸时间约1秒,可见胸廓抬起即可。若无法或不愿进行口对口呼吸,可仅做持续胸外按压。现代指南强调高质量持续按压的重要性,中断按压进行人工呼吸的时间应尽量缩短。
掌握心脏按压的基本要领需要定期参加专业培训并进行模拟练习。日常生活中应学习基本急救知识,了解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使用方法。遇到紧急情况时保持冷静,立即呼叫急救服务,在专业人员到达前持续进行心肺复苏。定期复习急救技能,确保技术规范,提高抢救成功率。公共场所应配备急救设备,单位及社区可组织急救培训,提升公众急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