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栓塞是什么血栓

心血管内科编辑 健康陪伴者
0次浏览

关键词: #血栓 #脂肪

脂肪栓塞是脂肪滴进入血液循环后阻塞血管引起的栓塞,属于血栓的特殊类型。脂肪栓塞综合征可能由骨折、大面积软组织损伤、脂肪抽吸术等因素诱发,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皮肤瘀点三联征。

1、发病机制

脂肪栓塞多因骨髓或脂肪组织中的脂肪滴通过破损血管进入血流,当脂肪滴直径超过毛细血管直径时,会机械性阻塞肺、脑等器官的微循环。脂肪滴还可被分解为游离脂肪酸,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激活血小板聚集形成混合性血栓。长骨骨折患者中发生率较高,可能与骨髓腔压力骤增有关。

2、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出现在原发损伤后12-72小时,呼吸系统症状最早出现,包括突发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烦躁、嗜睡或昏迷。皮肤黏膜可见针尖样瘀点,多分布于颈胸部。部分患者会出现视网膜血管脂肪栓子、发热等非特异性表现。

3、诊断标准

主要参考Gurd诊断标准,需满足1项主要标准加4项次要标准。主要标准包括呼吸困难、中枢神经异常和皮肤瘀斑。次要标准涉及心动过速、发热、视网膜栓塞等。CT可见肺部毛玻璃样改变,MRI能显示脑部点状缺血灶。尿液中检出脂肪滴有辅助诊断价值。

4、高危因素

闭合性长骨骨折风险最高,股骨干骨折发生率可达30%。骨科手术中髓内钉固定、关节置换等操作可能增加风险。其他高危情况包括严重烧伤、脂肪肝患者外伤、吸脂手术过量。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时更易发生脂肪滴黏附。

5、治疗原则

早期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可减轻炎症反应,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血栓扩展。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脑水肿可用甘露醇注射液脱水。严重病例考虑血液滤过清除游离脂肪酸。骨折患者应尽早制动,避免反复复位操作。脂肪抽吸术单次抽吸量应控制在5000毫升内。

预防脂肪栓塞需规范骨科手术操作,骨折后妥善固定患肢。术后密切监测血氧及神经症状,出现不明原因呼吸困难应立即排查。恢复期建议低脂饮食,控制血脂水平,适度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长期卧床者需穿戴弹力袜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