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与狼疮的区别

类风湿一般指类风湿关节炎,狼疮通常指系统性红斑狼疮,两者均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但病因、症状及治疗存在明显差异。类风湿关节炎主要累及关节,系统性红斑狼疮可侵犯全身多系统。
类风湿关节炎可能与遗传、感染、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体内产生针对关节滑膜的自身抗体,导致滑膜炎症和关节破坏。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更为复杂,除遗传和免疫因素外,紫外线、雌激素水平异常等环境因素也可能诱发,患者体内产生多种自身抗体攻击全身组织。
类风湿关节炎主要表现为对称性关节肿痛、晨僵,常见于手部小关节,晚期可能出现关节畸形。系统性红斑狼疮症状多样,典型表现包括面部蝶形红斑、光过敏、口腔溃疡,还可累及肾脏、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出现蛋白尿、贫血、癫痫等症状。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液中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多为阳性,X线可见关节间隙狭窄或骨质破坏。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阳性率较高,补体水平降低,肾脏受累时尿常规可见蛋白尿。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以控制炎症、延缓关节破坏为主,常用药物包括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艾拉莫德片等抗风湿药。系统性红斑狼疮需根据器官受累情况选择治疗方案,轻者可用羟氯喹片,重者需联合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和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注射液。
类风湿关节炎经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症状,但难以根治,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关节功能丧失。系统性红斑狼疮预后差异较大,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可改善生存率,但严重器官受累如狼疮肾炎、神经精神狼疮可能危及生命。
两类疾病均需长期随访,患者应避免劳累、感染等诱因,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进行适度关节功能锻炼,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需严格防晒。饮食上建议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减少高盐高脂食物。出现症状加重或新发不适时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