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焦虑抑郁症

神经内科编辑 医路阳光
0次浏览

关键词: #抑郁症 #抑郁

焦虑抑郁症焦虑症抑郁症共病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抑郁症状,同时伴随过度担忧、心悸等焦虑症状。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慢性压力、创伤事件、性格特征等因素相关。

1、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焦虑症或抑郁症病史者患病概率较高,可能与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相关。建议有家族史者定期进行心理健康筛查,可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干预早期症状,药物方面可遵医嘱选择盐酸舍曲林片、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调节神经递质的药物。

2、神经递质失衡

大脑内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水平异常会导致情绪调节障碍。临床常用盐酸帕罗西汀片、氢溴酸西酞普兰胶囊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配合重复经颅磁刺激等物理治疗改善症状。

3、慢性压力

长期工作压力或人际关系紧张可能诱发疾病,表现为失眠、胃肠功能紊乱等躯体症状。需通过正念减压训练结合规律运动缓解压力,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劳拉西泮片短期控制焦虑发作。

4、创伤事件

遭遇重大生活变故如亲人离世、失业等应激事件后,可能出现持续心境恶劣。需及时接受心理危机干预,药物可选用马来酸氟伏沙明片联合米氮平片改善睡眠和情绪。

5、性格特征

完美主义或敏感多疑性格人群更易患病,常伴随自我否定等认知偏差。建议通过团体心理治疗修正不良认知模式,配合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等双通道抗抑郁药综合治疗。

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适量补充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避免酒精和咖啡因摄入。建议家属参与治疗过程,学习非暴力沟通技巧,为患者创造低压力的康复环境。若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自杀念头,须立即至精神心理科就诊。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