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怎么能查出来

川崎病可通过临床症状观察、血液检查、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等方式诊断。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
川崎病早期表现为持续高热,体温可达39-40摄氏度,持续5天以上。伴随有双眼结膜充血、口唇干裂、杨梅舌、手足硬性水肿等典型症状。皮疹多出现在躯干和四肢,呈多形性红斑。颈部淋巴结肿大是重要体征之一,直径可达1.5厘米以上。
血液检查可发现白细胞计数升高、血小板增多、C反应蛋白和血沉明显增高。肝功能检查可能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这些炎症指标异常提示机体存在明显的炎症反应,有助于辅助诊断。
心电图检查可发现心律失常、传导阻滞等异常表现。心肌酶谱检查可能出现肌酸激酶同工酶轻度升高,提示可能存在心肌损害。这些心脏相关检查异常提示川崎病已累及心脏,需要密切监测。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手段。可发现冠状动脉扩张、动脉瘤形成等特征性改变。检查时间应在发病后1-2周进行,必要时需要重复检查以评估病情变化。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金标准,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的形态和血流情况。适用于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明显冠状动脉异常的患者,或临床高度怀疑但超声检查未能明确诊断的病例。
川崎病患儿应保持充足休息,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变化及精神状态,定期复查心脏功能。恢复期患儿应避免剧烈运动,遵医嘱按时服药并定期随访。出现发热不退、精神萎靡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