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7次阅读
肾结石可能导致肌酐升高,但通常属于继发损害。肾结石引起的尿路梗阻、肾积水、肾功能损伤、尿路感染等因素均可导致肌酐异常。
1. 尿路梗阻结石阻塞输尿管会导致尿液滞留,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肌酐排泄受阻。解除梗阻后肌酐多可恢复,需通过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输尿管镜取石。
2. 肾积水长期梗阻引发肾盂积水,肾实质受压萎缩,肾功能进行性损害。需尽早解除梗阻并监测肾功能,严重者需肾造瘘引流。
3. 肾功能损伤结石反复刺激或合并感染可导致慢性间质性肾炎,表现为血肌酐渐进性升高。需控制感染并保护肾功能,常用药物包括碳酸氢钠、阿魏酸哌嗪片。
4. 尿路感染结石合并感染时,细菌毒素可损伤肾小管功能。需进行尿培养后使用敏感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磷霉素氨丁三醇。
建议肾结石患者每日饮水超过2000毫升,限制高草酸食物,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和肾功能指标。
碎石后通常无须严格卧床休息,具体休息时间需根据碎石方式、结石位置、个体恢复情况等因素综合判断。
1. 体外碎石:体外冲击波碎石后一般建议短暂休息,可适当活动促进排石,但避免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
2. 输尿管镜碎石:术后需卧床6-8小时观察排尿情况,若无血尿或腰痛加重可逐步恢复日常活动。
3. 经皮肾镜碎石:因手术创伤较大,术后需卧床24-48小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引流液情况。
4. 特殊情况:若出现持续血尿、发热或严重腰痛,需延长卧床时间并及时复查。
恢复期间建议多饮水保证每日尿量,避免憋尿及高草酸饮食,遵医嘱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