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疱疹怎样治疗

病毒性疱疹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局部护理、免疫调节、疼痛管理和预防继发感染等方式治疗。病毒性疱疹主要由单纯疱疹病毒1型或2型感染引起,通常表现为皮肤黏膜簇集性水疱、灼痛或瘙痒等症状。
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常用药物包括阿昔洛韦片、泛昔洛韦胶囊和伐昔洛韦分散片。阿昔洛韦片适用于初发或复发疱疹,泛昔洛韦胶囊生物利用度较高,伐昔洛韦分散片适用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完成,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保持患处清洁干燥有助于预防继发感染。可使用生理盐水湿敷缓解渗出,外用喷昔洛韦乳膏抑制局部病毒。破损水疱可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细菌感染。避免抓挠或摩擦皮损,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刺激。
反复发作患者需评估免疫功能。胸腺肽肠溶片等免疫调节剂可降低复发频率。保证充足睡眠和均衡营养,适当补充维生素C片和维生素B族片。慢性病患者应控制基础疾病,避免过度疲劳或精神紧张诱发复发。
神经痛明显者可短期使用加巴喷丁胶囊或普瑞巴林胶囊。冷敷患处可暂时缓解灼热感,布洛芬缓释胶囊有助于减轻炎症性疼痛。避免使用刺激性外用药物,老年患者需注意镇痛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疱疹破溃后感染风险增加。出现脓性分泌物需警惕细菌感染,可外用夫西地酸乳膏。糖尿病患者更需严格消毒护理,必要时口服头孢呋辛酯片。家庭成员应避免共用毛巾,孕妇及婴幼儿需隔离接触。
病毒性疱疹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或过度劳累。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瘦肉及新鲜蔬菜水果。发作期间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和酒精。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但急性期需减少剧烈运动。皮损完全愈合前避免游泳或公共浴池活动,贴身衣物需高温消毒。出现发热、皮损扩散或持续疼痛应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