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吸虫病是由什么传播的

肝胆疾病编辑 健康万事通
0次浏览

肝吸虫病主要由华支睾吸虫感染引起,传播途径主要有生食或半生食含囊蚴的淡水鱼虾、使用受污染的砧板或餐具、饮用未煮沸的含囊蚴水源、接触含囊蚴的水体、食用未彻底烹饪的淡水螺类。

1、生食鱼虾

华支睾吸虫的囊蚴常寄生在淡水鱼虾肌肉中,生食腌渍鱼片、醉虾等未经充分加热的食物可能导致感染。感染后虫体寄生于肝胆管,可能引发腹痛、腹泻、肝区不适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吡喹酮片、阿苯达唑片等驱虫药物,并配合护肝治疗。

2、厨具污染

处理感染鱼虾的砧板、刀具若未彻底消毒,可能残留囊蚴污染其他食物。建议生熟食分开处理,厨具用沸水烫洗。感染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后期可能出现消化不良、肝肿大,确诊后需规范驱虫并监测肝功能。

3、饮用生水

囊蚴可存活于河流、池塘等淡水环境,直接饮用可能感染。建议将水煮沸1分钟以上。轻度感染可能仅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高,重度感染可导致胆管炎、肝硬化,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和粪便虫卵检测确诊。

4、接触疫水

捕鱼、游泳时皮肤接触含囊蚴水体,或误吞疫水可能感染。流行区居民需避免赤足涉水。慢性感染者可能出现胆管结石、营养不良,除驱虫治疗外还需营养支持,必要时行内镜取石术。

5、食用生螺

淡水螺类是华支睾吸虫中间宿主,腌制或烧烤未熟透的螺肉可能传播。感染后虫体代谢产物可诱发胆管上皮增生,长期未治疗可能增加胆管癌风险。确诊后应立即进行病原治疗,常用三氯苯达唑片等药物。

预防肝吸虫病需彻底煮熟鱼虾等水产品,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饮用煮沸水,流行区居民定期筛查。出现右上腹隐痛、食欲减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粪便检查发现虫卵即可确诊。治疗期间应保持低脂高蛋白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避免饮酒减轻肝脏负担。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