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是啥引起的呢

肺栓塞可能由深静脉血栓形成、长期卧床、手术创伤、恶性肿瘤、凝血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肺栓塞是指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的疾病,通常表现为突发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症状。
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是肺栓塞最常见原因。长时间久坐、静脉曲张、肥胖等因素会增加血栓形成概率。血栓随血流进入肺动脉可引发栓塞。治疗需使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华法林钠片、利伐沙班片等,严重时需行导管取栓术。
瘫痪、术后恢复等长期卧床患者因血流缓慢易形成静脉血栓。建议卧床期间进行被动肢体活动,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预防血栓。若发生肺栓塞需立即给予吸氧,并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尿激酶等溶栓药物。
骨科手术、盆腔手术等大型手术可能损伤血管内皮,激活凝血系统。术后应早期下床活动,高风险患者需预防性使用那屈肝素钙注射液。若术后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需警惕肺栓塞可能。
胰腺癌、肺癌等恶性肿瘤可释放促凝物质,导致血液高凝状态。肿瘤患者出现不明原因呼吸困难时,需进行D-二聚体检测和CT肺动脉造影。治疗需兼顾抗凝和肿瘤原发病处理。
遗传性抗凝血酶缺乏、蛋白C缺陷等凝血异常疾病会增加血栓风险。这类患者需长期服用达比加群酯胶囊等抗凝药物,避免脱水、外伤等诱发因素。妊娠期需调整抗凝方案。
预防肺栓塞需避免久坐久站,长途旅行时定时活动下肢。高风险人群可穿着医用弹力袜,术后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出现突发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肺栓塞及时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日常保持适度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有助于维护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