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厌食症与神经性贪食症的区别

神经性厌食症与神经性贪食症均属于进食障碍,但核心区别在于体重控制行为与进食模式。神经性厌食症以极端限制热量摄入和病态恐惧体重增加为特征,神经性贪食症则表现为反复暴食后通过催吐、过度运动等代偿行为避免体重增长。
神经性厌食症患者长期拒绝维持正常体重,BMI多低于健康范围,伴随体像障碍,即使消瘦仍自觉肥胖。神经性贪食症患者体重可能正常或轻微波动,但存在不可控的暴食行为,单次摄入远超常人食量,随后因愧疚采取清除行为,如服用泻药或利尿剂。
神经性厌食症易导致闭经、骨质疏松、心律失常等严重营养不良并发症。神经性贪食症更常见电解质紊乱、食管损伤、龋齿等,因反复呕吐胃酸腐蚀所致。两者均可能引发抑郁或焦虑,但厌食症自杀风险更高。
厌食症患者常回避社交进食,严格计算热量并过度运动。贪食症患者暴食多隐秘进行,常伴随情绪触发,如压力或孤独感,代偿行为具有计划性。部分患者可能交替出现两种症状,称为交替型进食障碍。
厌食症的核心是对体重增长的病态恐惧,通过控制进食获得掌控感。贪食症则更多以食物作为情绪调节工具,暴食后因失控感触发清除行为。两者均与完美主义倾向相关,但厌食症患者更易否认病情。
厌食症需优先恢复体重,采用营养支持联合认知行为疗法,严重时住院治疗。贪食症侧重打破暴食-清除循环,常用氟西汀等药物调节情绪,配合正念饮食训练。家庭治疗对青少年患者尤为重要。
建议患者及早就医,由精神科与营养科联合制定干预方案。家属需避免对体重或饮食的批判性言论,鼓励规律进餐并记录情绪变化。恢复期可逐步引入温和运动如瑜伽,但需警惕运动成瘾倾向。定期监测电解质及心脏功能,预防长期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