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和支气管哮喘有什么区别

慢阻肺和支气管哮喘是两种不同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区别在于病因、病理特征及症状表现。慢阻肺通常与长期吸烟或有害气体暴露有关,表现为持续性气流受限;支气管哮喘则多由过敏或遗传因素引发,以可逆性气流受限和反复发作性喘息为特征。
慢阻肺主要由长期接触烟草烟雾、空气污染或职业粉尘导致,肺泡和气道结构发生不可逆损伤。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与遗传易感性、过敏原暴露密切相关,如尘螨、花粉或宠物皮屑,气道炎症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两者均可因呼吸道感染加重,但哮喘患者更易因冷空气或运动诱发急性发作。
慢阻肺的病理改变包括小气道纤维化、肺泡壁破坏形成肺气肿,气道黏液腺增生导致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则表现为气道平滑肌增生肥大、基底膜增厚,炎症反应以Th2型免疫应答为主导。肺功能检查中,慢阻肺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持续降低,哮喘患者该比值在发作期下降但缓解期可恢复正常。
慢阻肺患者常见持续性咳嗽、咳痰和活动后气促,症状呈渐进性恶化且夜间加重不明显。支气管哮喘以阵发性喘息、胸闷为主要表现,发作时伴有哮鸣音,症状常在夜间或凌晨加剧,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迅速缓解。部分哮喘患者可能仅表现为慢性咳嗽或运动后呼吸困难。
慢阻肺需长期使用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如噻托溴铵粉吸入剂,重度患者可能需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支气管哮喘以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为基石治疗,急性发作时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缓解症状。两者均需避免诱发因素,但哮喘患者更强调过敏原回避和免疫调节治疗。
慢阻肺患者肺功能逐年下降,晚期常合并肺心病或呼吸衰竭,五年存活率随病情加重而降低。支气管哮喘通过规范治疗多数可控制症状,但未及时干预可能导致气道重塑,少数重症哮喘可能进展为固定性气流受限。两者急性加重均需住院治疗,但哮喘猝死风险更高。
建议两类患者均需定期监测肺功能,慢阻肺患者应严格戒烟并接种流感疫苗,哮喘患者需随身携带应急药物。日常注意避免呼吸道感染,进行缩唇呼吸等呼吸训练改善肺功能。若出现咳嗽咳痰加重或活动耐力下降,应及时至呼吸科就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