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膜炎怎么得的

小儿脑膜炎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免疫系统异常等原因引起。小儿脑膜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颈部僵硬、意识模糊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合适的药物,并做好护理工作。
病毒感染是小儿脑膜炎的常见原因,常见的病毒包括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等。病毒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体内,侵犯脑膜导致炎症。患儿可能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可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片、更昔洛韦胶囊、利巴韦林颗粒等抗病毒药物。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病情变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细菌感染引起的小儿脑膜炎较为严重,常见致病菌有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细菌可通过血液或直接扩散进入脑膜,导致化脓性炎症。患儿可能出现高热、剧烈头痛、颈部强直、意识障碍等症状。治疗需及时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注射液、美罗培南注射液、青霉素钠注射液等。家长需配合医生做好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真菌感染导致的小儿脑膜炎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患儿,常见病原体为隐球菌、念珠菌等。真菌可通过呼吸道或皮肤破损处进入体内,经血液播散至脑膜。患儿可能出现低热、头痛、视力模糊等症状。治疗需使用抗真菌药物,如两性霉素B注射液、氟康唑胶囊、伏立康唑片等。家长需注意保持患儿皮肤清洁,避免接触霉变环境。
寄生虫感染引起的小儿脑膜炎相对少见,常见病原体为弓形虫、阿米巴原虫等。寄生虫可通过食用未煮熟食物或接触污染水源感染。患儿可能出现发热、抽搐、精神行为异常等症状。治疗需使用抗寄生虫药物,如磺胺嘧啶片、甲硝唑片、阿苯达唑片等。家长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让患儿接触可能污染的水源。
免疫系统异常患儿更容易发生脑膜炎,包括先天性免疫缺陷、获得性免疫缺陷等情况。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时,病原体更容易突破血脑屏障感染脑膜。患儿可能出现反复感染、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治疗需针对原发病进行免疫调节,如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干扰素注射液等。家长需加强患儿营养支持,避免接触感染源。
小儿脑膜炎的预防措施包括按时接种疫苗、保持良好卫生习惯、避免接触感染源等。家长应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和体温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恢复期患儿应保证充足休息,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疲劳,定期复查评估恢复情况。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通风,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