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痛风有什么方法

中医治疗痛风主要有中药内服、针灸疗法、推拿疗法、中药外敷、饮食调理等方法。痛风多因湿热瘀阻、脾肾亏虚等因素引起,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等症状,需结合个体情况辨证施治。
湿热蕴结型常用四妙散加减,含黄柏、苍术等成分的痛风定胶囊可清热利湿;瘀血阻络型可选身痛逐瘀汤,配合血府逐瘀胶囊活血化瘀;脾肾两虚型适用独活寄生汤,金匮肾气丸可温补脾肾。中药需由医师根据舌脉辨证开具,避免自行用药。
选取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针刺,配合三阴交、太溪等穴位艾灸,有助于促进局部气血运行,缓解关节肿痛。急性期可采用泻法针刺委中穴放血,慢性期用补法配合温针灸。需由专业针灸师操作,每周治疗2-3次。
通过揉捏、点按等手法作用于患处周围肌肉,配合昆仑、悬钟等穴位按摩,可松解筋结、疏通经络。急性发作期宜轻手法缓解疼痛,缓解期可加强关节活动度训练。需注意避开红肿热痛明显部位。
急性期可用金黄散醋调外敷,含大黄、黄柏等成分的消炎止痛膏可清热消肿;慢性期选用活血止痛散酒调外涂,或贴敷复方南星止痛膏。皮肤破损处禁用,外敷时间不宜超过6小时,出现过敏需停用。
日常避免动物内脏、浓肉汤等高嘌呤食物,适量食用薏苡仁、冬瓜等利湿食材。发作期可用土茯苓30克煎水代茶饮,缓解期可用百合15克、山药20克煮粥健脾。需长期控制饮食并配合适度运动。
中医治疗痛风需坚持三个月以上周期,治疗期间定期复查血尿酸。避免过度劳累及关节受凉,每日饮水保持2000毫升以上促进代谢。若关节变形或尿酸持续偏高,应及时结合西医降尿酸治疗。所有中药使用均须在执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更换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