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膀胱自发破裂是怎么回事

结核性膀胱自发破裂可能由膀胱结核病变、长期炎症刺激、膀胱壁纤维化、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膀胱内压增高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结核药物治疗、膀胱修补手术、导尿引流、营养支持、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膀胱黏膜后形成结核结节,导致膀胱壁出现溃疡和坏死。患者可能出现尿频尿急、血尿、下腹疼痛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抗结核药物,同时配合膀胱冲洗减少局部刺激。
持续存在的结核性膀胱炎会导致膀胱壁组织脆性增加。炎症反复发作可能引起黏膜水肿和肌层破坏,表现为排尿灼痛、夜尿增多。除规范抗结核治疗外,可配合使用盐酸黄酮哌酯片缓解膀胱痉挛,必要时需进行膀胱灌注治疗。
慢性结核感染促使膀胱壁胶原沉积,形成瘢痕组织导致弹性下降。这类患者常见膀胱容量缩小和排尿困难,严重时出现尿潴留。治疗需联合使用乙胺丁醇片等二线抗结核药,对于挛缩膀胱需考虑膀胱扩大成形术。
病原体通过血液或尿路逆行感染膀胱,产生干酪样坏死病灶。可能伴随低热盗汗、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尿检可见脓尿和抗酸杆菌。标准治疗方案包含链霉素注射剂在内的四联用药,疗程需持续6-9个月。
排尿受阻或剧烈咳嗽等突发腹压升高因素,易诱发病变膀胱破裂。典型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和排尿障碍,需立即留置导尿管并急诊手术。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可辅助服用百令胶囊改善免疫功能。
结核性膀胱自发破裂患者应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选择高蛋白饮食如鸡蛋羹、清蒸鱼肉等。恢复期须严格遵医嘱完成全程抗结核治疗,定期进行尿常规和膀胱镜检查。注意观察排尿情况,出现尿量突然减少或腹胀加重需立即就医。适当进行盆底肌训练有助于膀胱功能恢复,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