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阴茎癌及其病因

阴茎癌是发生在阴茎部位的恶性肿瘤,主要与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包皮过长、不良卫生习惯等因素有关。
高危型HPV16和HPV18感染是阴茎癌明确致病因素。病毒通过性接触传播后,可能引起阴茎头部或包皮内板细胞异常增生。早期可能表现为阴茎局部皮肤粗糙、疣状突起或溃疡经久不愈。确诊需通过病理活检,治疗包括手术切除联合放射治疗,常用药物有顺铂注射液、氟尿嘧啶注射液等抗肿瘤药物。
包皮过长或包茎导致包皮垢长期积聚,慢性刺激可能诱发癌变。临床常见阴茎头部出现菜花样肿物或溃疡性病变,可能伴随出血和异常分泌物。建议及时行包皮环切术,术后病理确诊需配合广泛切除术,必要时使用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等化疗药物辅助治疗。
长期不清洁生殖器区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患者可能出现阴茎皮肤增厚、色素沉着等癌前病变表现。日常应注意每日清洗,出现异常皮损时需就医检查,确诊后根据分期选择激光治疗或阴茎部分切除术,可配合注射用多西他赛等药物。
反复发作的包皮龟头炎可能增加癌变概率。典型症状包括阴茎局部硬结、疼痛性溃疡或异常分泌物。治疗需控制感染后手术切除,根据病理结果决定是否需腹股沟淋巴结清扫,常用注射用卡铂等化疗方案。
艾滋病患者或器官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患病风险增高。临床表现可能为多发皮损或快速进展的溃疡。治疗需调整免疫抑制方案,结合肿瘤分期选择阴茎全切术或联合放化疗,可使用注射用紫杉醇等药物。
保持生殖器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清洗并擦干,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建议包皮过长者尽早行包皮环切术,有多个性伴侣时应使用避孕套。40岁以上男性发现阴茎皮肤异常改变应及时就诊,确诊后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和随访。术后需定期复查,注意观察腹股沟淋巴结情况,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