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肾病的症状
肾内科编辑
科普小医森
肾内科编辑
科普小医森
膜性肾病主要表现为蛋白尿、水肿、低蛋白血症和高脂血症。该病可能由自身免疫异常、感染、药物反应、肿瘤或遗传等因素引起,需通过肾活检确诊。

膜性肾病早期常出现大量非选择性蛋白尿,尿液中泡沫明显增多且持久不散。蛋白尿程度与肾小球基底膜损伤相关,24小时尿蛋白定量通常超过3.5克。患者需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避免高蛋白饮食加重肾脏负担。临床常用缬沙坦胶囊、黄葵胶囊或雷公藤多苷片等药物减少蛋白漏出。
双下肢凹陷性水肿是典型表现,晨起眼睑浮肿多见,严重时可出现胸腔积液和腹水。水肿与低蛋白血症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有关。建议限制每日钠盐摄入低于3克,卧床时抬高下肢。医生可能联合使用呋塞米片、螺内酯片等利尿剂,配合人血白蛋白静脉输注。
血浆白蛋白常低于30g/L,患者可能出现乏力、指甲横纹等营养不良体征。长期低蛋白状态易诱发感染和血栓。饮食应选择优质蛋白如鸡蛋清、鱼肉等,每日摄入量按0.8-1克/公斤体重计算。必要时需静脉补充人血白蛋白注射液。

以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为主,可能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这与肝脏代偿性合成脂蛋白增加有关。建议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限制动物内脏摄入。医生可能处方阿托伐他汀钙片或非诺贝特胶囊调节血脂。
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肾性高血压、急性肾损伤或静脉血栓。血栓形成风险与抗磷脂抗体阳性相关,需监测D-二聚体。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时,应定期检查凝血功能。终末期可能需进行血液透析或肾移植。

膜性肾病患者应保持每日尿量1500毫升以上,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蛋白尿。建议每月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气温变化时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限制腌制食品,合并高血压者需每日监测血压。若出现新发水肿或尿量骤减,应立即就诊肾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