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气管异物的原因

呼吸内科编辑 医路阳光
7次浏览

关键词: #气管 #气管异物

气管异物通常由误吸食物、玩具零件、呕吐物、牙齿或医疗材料等固体或液体物质引起。主要有进食时说话或哭闹、口腔操作不当、咽喉反射减弱、牙齿缺失或松动、医源性操作失误等原因。

1、进食时分心

进食过程中说话、大笑或哭闹可能导致食物误入气道。儿童在吃饭时跑跳玩耍更易发生意外。这类情况可通过海姆立克急救法处理,若异物无法排出需立即就医。预防措施包括培养细嚼慢咽习惯,避免用餐时嬉戏打闹。

2、玩具零件吸入

幼儿常将小玩具、纽扣电池等物品放入口中,不慎吸入会造成气管阻塞。这类异物可能引起剧烈呛咳、呼吸困难等症状。家长应选择适龄玩具,避免给幼儿玩直径小于3厘米的物件。发现误吸后应立即采取背部叩击法,并拨打急救电话。

3、呕吐物反流

醉酒、麻醉或意识障碍患者可能因呕吐物反流导致气道阻塞。这种情况常见于仰卧位时,胃内容物经食管反流至咽喉部。护理时应使患者保持侧卧位,必要时使用吸引器清除分泌物。严重者需气管插管保护气道。

4、牙齿脱落

松动牙齿或义齿可能在睡眠、外伤时脱落进入气道。老年人及牙周病患者风险较高,可能伴随咯血、窒息感。定期口腔检查、及时修复缺损牙齿可有效预防。发生牙齿误吸后需通过支气管镜取出。

5、医疗操作相关

气管插管、拔牙等医疗操作中,器械零件或牙齿碎片可能坠入气道。表现为操作后突发呼吸困难,需立即行影像学检查定位异物。预防措施包括操作前清除口腔异物,使用牙齿保护器等。

预防气管异物需注意进食时保持专注,儿童玩具要符合安全标准,老年人应定期检查口腔健康状况。医务人员在操作中需规范流程,患者术后保持正确体位。若发生误吸应保持冷静,掌握基本急救手法,同时尽快联系医疗机构。日常生活中避免将小物件放在婴幼儿可触及处,给老人准备软质食物,这些措施能显著降低意外发生概率。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