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手足口病疫苗怎么还得手足口病

儿科编辑 健康真相官
0次浏览

关键词: #疫苗 #手足口病

接种手足口病疫苗后仍可能感染手足口病,主要与疫苗覆盖病毒类型有限、个体免疫应答差异、病毒变异等因素有关。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常见病原体包括柯萨奇病毒A16型、肠道病毒71型等。

1、疫苗覆盖范围有限

目前国内使用的手足口病疫苗主要针对肠道病毒71型,对柯萨奇病毒A16型等其他病原体无预防作用。若感染非EV71型病毒,疫苗无法提供保护。EV71疫苗可降低重症风险,但无法完全避免感染。

2、免疫应答个体差异

疫苗接种后部分人群可能产生抗体不足,这与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状态有关。免疫功能低下儿童可能出现免疫应答失败,此时需通过血检确认抗体水平。建议家长定期带孩子体检评估免疫力

3、病毒基因变异

肠道病毒属于RNA病毒,具有较高变异概率。当病毒表面抗原发生显著改变时,原有疫苗诱导的抗体可能无法有效识别新毒株。病毒变异是疫苗保护效果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4、接种时机影响

疫苗全程接种需2剂次,间隔1个月。若在完成全程接种前接触病毒,或最后一剂接种未满14天即暴露,保护效果可能不完善。流行季节前完成接种可最大限度发挥保护作用。

5、交叉感染风险

手足口病可通过密切接触、飞沫、粪便等多种途径传播。即使接种疫苗,若托幼机构存在病毒污染环境,仍可能通过接触玩具、毛巾等物品感染。家长需加强儿童手卫生管理。

接种疫苗后仍需做好日常防护,包括培养儿童勤洗手习惯、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定期消毒玩具用品等。出现发热、口腔疱疹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确诊后需隔离治疗。患病期间可适量食用温凉流质食物如米汤、果汁,避免刺激性食物加重口腔溃疡疼痛。恢复期注意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促进黏膜修复。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