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性皮炎是怎么回事

接触性皮炎可能由直接接触过敏原、化学刺激物、紫外线辐射、机械摩擦以及微生物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避免接触致敏物质、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口服抗组胺药物、冷敷缓解症状以及光疗等方式治疗。
接触性皮炎最常见的原因是皮肤直接接触过敏原,如镍金属首饰、染发剂或乳胶制品。过敏反应通常表现为局部红斑、丘疹和水疱,伴有剧烈瘙痒。治疗需立即脱离过敏原,可遵医嘱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或地奈德乳膏等弱效糖皮质激素,严重者可口服氯雷他定片缓解症状。
强酸强碱等化学物质接触皮肤后可能破坏皮肤屏障,导致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常见于清洁剂、工业溶剂接触者,表现为灼痛性红斑和脱屑。处理时需用大量清水冲洗,轻度症状可使用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严重糜烂需就医采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
日光中的紫外线可能诱发光毒性接触性皮炎,常见于接触光敏性植物如芹菜、柠檬后暴晒。皮损局限于曝光部位,呈现边界清楚的红斑和水肿。急性期可用冷藏生理盐水湿敷,外涂炉甘石洗剂,必要时短期使用糠酸莫米松凝胶。日常需严格防晒。
长期机械摩擦可能导致慢性累积性刺激,如纸皮炎多见于频繁接触纸张的办公人员。表现为皮肤粗糙、皲裂和苔藓样变。护理重点在于减少摩擦,使用尿素维E乳膏软化角质,严重裂口可薄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细菌定植。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微生物感染可能加重接触性皮炎,尤其见于搔抓后的继发感染。典型表现为脓疱、渗出和结痂。需配合医生进行细菌培养,根据结果选择夫西地酸乳膏或盐酸特比萘芬乳膏等抗菌药物,同时控制原发皮炎。
接触性皮炎患者日常应穿着纯棉透气衣物,避免热水烫洗和过度搔抓。建立过敏原日记记录可疑致敏物,新购化妆品需先在耳后小面积试用。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摄入。若皮疹持续超过72小时不缓解或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应及时至皮肤科就诊排查其他皮肤病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