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妈妈为何还不快乐
少儿期编辑
医颗葡萄
少儿期编辑
医颗葡萄
产后不快乐可能与激素波动、角色适应障碍、社会支持不足、身体恢复延迟、心理疾病风险等因素有关。产后情绪问题主要有产后情绪低落、产后抑郁、产后焦虑等表现,需通过心理调适、家庭支持、专业干预等方式改善。

分娩后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可能影响大脑神经递质平衡,导致情绪波动、易怒或悲伤。这种生理变化通常在产后2周内逐渐缓解,可通过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帮助激素水平恢复。若持续超过2周且伴随失眠或食欲改变,需警惕产后抑郁。
新生儿照护带来的睡眠剥夺、技能焦虑及自我价值感降低,可能引发持续压力。建议通过母婴同室逐步建立亲子联结,将育儿任务分解为可管理的小目标。参加妈妈互助小组有助于获得经验分享和情感共鸣。
传统坐月子习俗的封闭环境、伴侣参与度低、育儿观念冲突等因素会加剧孤独感。家庭成员应主动分担育儿责任,避免将养育压力集中于母亲。社区产后访视服务能提供喂养指导和心理评估。

会阴伤口疼痛、乳腺炎、盆底肌功能障碍等产后并发症可能通过疼痛-疲劳-情绪恶化循环影响心理健康。针对性地进行盆底康复训练、疼痛管理及营养补充,有助于打破这种负面循环。
有抑郁病史或家族史者更易发展为产后抑郁,表现为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责观念等核心症状。这种情况需要精神科医生评估,必要时采用舍曲林片、帕罗西汀片等抗抑郁药治疗,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干预。

建议建立产后情绪日记记录每日心境变化,每天保证30分钟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摄入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三文鱼、核桃等食物。家庭成员需注意避免过度关注婴儿而忽视产妇需求,若情绪症状持续2周以上或出现自伤念头,应立即陪同至精神心理科就诊。社会层面应推动用人单位落实产后弹性工作制度,减轻重返职场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