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8次阅读
孩子上吐下泻伴随腹痛可能由饮食不当、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肠套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补液护理、对症用药、抗感染治疗、外科干预等方式处理,家长需密切观察脱水表现并及时就医。
1、饮食不当孩子进食生冷或不洁食物可能刺激胃肠黏膜,表现为呕吐腹泻伴阵发性腹痛。家长需暂停固体食物,少量多次喂口服补液盐,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消旋卡多曲等药物。
2、病毒感染轮状病毒或诺如病毒感染可能导致水样便及喷射状呕吐,常伴低热。家长需用温水擦拭降温,避免高糖饮食,可遵医嘱使用干扰素α2b栓、口服补液盐Ⅲ、锌制剂等。
3、细菌感染沙门氏菌或大肠杆菌感染常见黏液脓血便,腹痛多位于脐周。家长需采集新鲜大便送检,严格消毒餐具,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布拉氏酵母菌散等。
4、肠套叠突发剧烈哭闹伴果酱样大便需警惕,可能与肠道蠕动异常有关。家长应立即禁食禁水,记录发作时间,通过空气灌肠或手术复位治疗。
保持孩子口腔清洁,呕吐后清水漱口,记录大小便次数和性状,准备就医时携带更换衣物和既往病历资料。
新生儿胎脂可通过温水清洗、植物油软化、棉签轻柔擦拭、自然脱落等方式处理,通常无须特殊干预。
1、温水清洗使用37℃左右温水浸湿纱布或软毛巾,轻轻擦拭胎脂堆积部位,避免用力摩擦损伤皮肤。
2、植物油软化将少量橄榄油或婴儿抚触油涂抹于胎脂处,静置5分钟后用棉球顺毛发生长方向轻柔清理。
3、棉签擦拭对于耳后、颈部等褶皱处的顽固胎脂,可用医用棉签蘸取生理盐水进行局部清洁。
4、自然脱落大部分胎脂会在出生后1-2周内随皮肤代谢自然脱落,家长只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即可。
避免使用肥皂或酒精等刺激性产品,若出现皮肤发红或分泌物增多应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