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是血虚还是贫血
女性日常保健编辑
医普小能手
女性日常保健编辑
医普小能手
血虚和贫血可通过症状表现、病因及医学检查进行区分。血虚是中医概念,指气血不足导致的全身功能减退;贫血是西医诊断,指外周血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值。两者在表现上有重叠,但病因和干预方式存在本质差异。

血虚属于中医辨证范畴,强调气血生化不足或耗损过多引起的头晕眼花、面色苍白、心悸失眠等虚证表现,常与脾虚、肾虚等兼夹出现。贫血则是现代医学实验室诊断标准,成年男性血红蛋白低于120克每升,女性低于110克每升即可确诊,需通过血常规检查明确分型。
血虚多因长期劳倦、慢性失血、脾胃虚弱导致气血化生不足,或产后、术后气血耗伤。贫血病因包括缺铁性贫血的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碍,以及溶血性贫血的红细胞破坏加速等。
血虚常见爪甲色淡、唇舌色白、肢体麻木等末梢供血不足表现,多伴随气短乏力、自汗等气虚症状。贫血典型症状为皮肤黏膜苍白、心率增快、活动后气促,重度贫血可能出现匙状甲、异食癖等特异性表现,溶血性贫血可见黄疸、酱油色尿。

血虚诊断依赖中医四诊合参,通过舌象脉象如舌淡苔白、脉细弱结合症状综合判断。贫血需进行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血清铁代谢等实验室检查,必要时需骨髓穿刺明确病因,缺铁性贫血可见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巨幼细胞性贫血可见大细胞性贫血。
血虚调理以中药补气养血为主,如当归补血汤、八珍汤等方剂,配合艾灸足三里等穴位。贫血治疗需针对病因,缺铁性贫血补充硫酸亚铁片,巨幼细胞性贫血使用叶酸片和维生素B12注射液,重度贫血可能需输血治疗,同时需纠正原发疾病。

建议出现相关症状时先进行血常规检查排除贫血,若实验室指标正常但症状明显可寻求中医辨证。日常可适量食用猪肝、红枣、黑芝麻等补血食材,避免过度节食。贫血患者需遵医嘱规范用药,血虚者应注意劳逸结合,两者均需定期复查评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