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痛经注意子宫内膜异位症
              妇科编辑
              健康解读者
              
              妇科编辑
              健康解读者
              反复痛经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关。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常见于盆腔、卵巢等,主要表现为痛经、性交痛、不孕等。该病可能与遗传、免疫异常、经血逆流等因素有关,需通过妇科检查、超声或腹腔镜确诊。

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家族聚集性,若母亲或姐妹患病,个体发病概率可能增加。这类患者通常伴随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月经量增多。治疗需结合药物抑制内膜生长,如遵医嘱使用地诺孕素片、醋酸亮丙瑞林微球等,必要时行腹腔镜手术切除病灶。
免疫功能紊乱可能导致异位内膜无法被清除。患者除痛经外,可能合并慢性盆腔疼痛、排便疼痛。临床常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疼痛,或使用孕三烯酮胶囊调节激素水平,严重者需手术联合药物治疗。
月经期经血通过输卵管逆流至盆腔,可能种植形成异位病灶。此类患者痛经多从初潮后数年出现,逐渐加重,可能伴随卵巢巧克力囊肿。治疗可选用复方口服避孕药如屈螺酮炔雌醇片,或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控制病情进展。

盆腔慢性炎症环境可能促进内膜异位生长。患者常见下腹坠胀、腰骶酸痛,炎症指标可能升高。除抗炎治疗外,可配合中药如桂枝茯苓胶囊调理,必要时行盆腔粘连松解术改善症状。
接触二噁英等环境污染物可能增加患病风险。这类患者可能合并内分泌紊乱表现如月经不调。治疗需避免污染物接触,同时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如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或选择保守性手术保留生育功能。

建议痛经女性记录疼痛周期与程度,避免经期剧烈运动。日常可热敷下腹部缓解痉挛,适量补充维生素E及Omega-3脂肪酸。若痛经进行性加重或影响生活质量,应及时至妇科就诊,通过超声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确诊后需长期管理,定期复查防止复发,备孕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