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肠炎应该做什么检查
肛肠科编辑
医颗葡萄
肛肠科编辑
医颗葡萄
缺血性肠炎通常需要通过结肠镜检查、腹部CT血管成像、血液检查、粪便隐血试验、腹部超声等检查确诊。缺血性肠炎是因肠道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的炎症性疾病,可能表现为腹痛、便血等症状,需结合多项检查综合判断。

结肠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病变,是诊断缺血性肠炎的关键手段。检查中可见黏膜充血、水肿、溃疡等特征性改变,严重时可发现黏膜坏死。检查前需清洁肠道,过程中可能需取活检以排除其他肠道疾病。结肠镜检查能明确病变范围及程度,但急性期肠壁脆弱者需谨慎操作以避免穿孔风险。
腹部CT血管成像可评估肠系膜动脉和静脉的血流情况,显示血管狭窄或栓塞位置。该检查能同时观察肠壁增厚、积气等缺血性改变,对判断病因和并发症有重要价值。检查前需注射造影剂,肾功能不全者需提前评估风险。CT血管成像具有无创、快速的优点,是疑似急性肠缺血的首选影像学检查。
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等指标,可反映炎症程度和组织缺氧情况。缺血性肠炎患者可能出现白细胞升高、血小板减少、代谢性酸中毒等异常。D-二聚体升高提示血栓形成可能。血液检查虽无特异性,但能辅助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监测治疗反应。

粪便隐血试验可检测消化道微量出血,对早期发现缺血性肠炎有帮助。阳性结果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明确出血部位。该检查操作简便,但需注意避免饮食或药物干扰导致假阳性。反复检测可动态观察肠道出血情况,尤其适用于慢性缺血性肠病的筛查。
腹部超声通过多普勒技术可初步评估肠系膜血管血流速度,发现动脉狭窄或静脉血栓。超声检查无辐射、可重复进行,适合孕妇或肾功能不全患者。但受肠气干扰较大,对操作者技术要求高,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缺血性肠炎,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确诊缺血性肠炎后,患者需严格遵医嘱治疗,急性期应禁食并静脉补液,恢复期选择低渣、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蒸蛋等,避免辛辣刺激饮食。日常注意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戒烟限酒,适度活动以改善血液循环。若出现持续腹痛、血便加重等症状须立即复诊,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