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宫腔积脓常见五种检查方法
女性疾病编辑
健康解读者
女性疾病编辑
健康解读者
宫腔积脓可通过妇科检查、超声检查、血常规检查、宫腔镜检查、分泌物培养等五种方法诊断。

妇科检查是初步筛查宫腔积脓的重要手段。医生通过双合诊可触及子宫增大、压痛明显,宫颈举痛阳性时提示可能存在脓液积聚。急性期患者常伴有下腹剧痛、发热等全身症状,慢性期可能仅表现为阴道异常排液。检查时需注意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经阴道超声能清晰显示宫腔内无回声或混合回声区,可见液性暗区伴密集光点,子宫内膜增厚超过10毫米需高度怀疑。超声可同时评估输卵管、盆腔是否合并积脓,对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检查前需排空膀胱,月经期女性建议延期检查。
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超过10×10⁹/L、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细菌感染,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水平增高反映炎症程度。严重感染者可能出现血红蛋白下降。该项检查需空腹采血,急性发作期应每日监测指标变化。

宫腔镜能直视宫腔形态,可见脓性分泌物积聚、内膜充血水肿或坏死组织,同时可取材送病理检查。检查需在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术前需排除急性盆腔炎。操作可能引起子宫穿孔、感染扩散等并发症,需由经验丰富的医师实施。
宫颈管分泌物培养可明确致病菌种类,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药敏试验能指导抗生素选择。取材时需用无菌拭子深入宫颈管旋转取样,避免阴道菌群污染。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确诊宫腔积脓后应卧床休息,保持外阴清洁,每日更换棉质内裤。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饮食需加强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如鸡蛋、鱼肉、西蓝花等。遵医嘱规范使用抗生素,定期复查超声直至积液完全吸收。出现高热不退、腹痛加剧等情况需立即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