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习惯容易引起秋天的疲劳呢
四季饮食编辑
科普小医森
关键词: #疲劳
四季饮食编辑
科普小医森
关键词: #疲劳
秋季疲劳通常与昼夜节律紊乱、营养失衡、缺乏运动、水分摄入不足、睡眠质量差等习惯有关。这些因素可能通过影响能量代谢、激素分泌或免疫功能加重季节性倦怠感。

秋季日照时间缩短会干扰褪黑素分泌周期,长期熬夜或作息不规律会加剧这种影响。建议保持固定起床时间,早晨接触自然光30分钟有助于重置生物钟。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生成。
高糖高脂饮食会引发血糖波动,而铁、维生素B族等营养素不足会影响血红蛋白合成。适当增加深海鱼、坚果等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补充菠菜、动物肝脏等含铁食材,有助于改善细胞携氧能力。
久坐不动会导致肌肉萎缩和血液循环减慢,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能促进内啡肽分泌。但应避免傍晚剧烈运动,以免影响入睡。

秋季干燥环境下隐性失水增加,每日饮水量低于1500毫升可能引发血液黏稠度升高。可饮用温开水、淡茶或汤品,分次少量补充。观察尿液颜色应为淡黄色,深色提示需补水。
过厚被褥或过高室温会导致睡眠中断,保持18-22摄氏度室温更利于深度睡眠。睡前热水泡脚20分钟能改善末梢循环,必要时可短期使用枣仁安神胶囊等中成药调节,但需遵医嘱。

秋季宜选择山药、百合、银耳等滋阴润燥食材,搭配八段锦等舒缓运动。出现持续乏力伴体重下降、低热等症状时,需排查甲状腺功能异常或贫血等病理因素。建立午间小憩习惯,但控制在20-30分钟以避免睡眠惰性。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50%左右湿度,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若调整生活方式2周后未见改善,建议进行肝功能、血糖等基础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