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炎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肛肠科编辑
医学科普人
肛肠科编辑
医学科普人
结肠炎的诊断依据主要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及病理活检。诊断需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结肠炎患者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感等。腹痛多位于左下腹或下腹部,呈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隐痛。腹泻次数每日可达数次至数十次,粪便中常混有黏液和脓血。部分患者伴有发热、乏力、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体格检查可发现腹部压痛,以左下腹为著。
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提示存在炎症反应。粪便常规检查可发现红细胞、白细胞及脓细胞。粪便培养可排除细菌性痢疾等感染性肠病。C反应蛋白和血沉等炎症指标常升高。血清白蛋白可能降低,反映营养状况受损。
腹部X线平片可观察肠管扩张程度及有无穿孔征象。钡剂灌肠造影可显示结肠黏膜皱襞增粗、紊乱,肠管边缘呈锯齿状改变。CT检查有助于评估肠壁增厚程度、肠系膜改变及并发症情况。超声检查对评估肠壁厚度和血流情况有一定帮助。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肠炎的重要手段,可直接观察结肠黏膜病变。急性期可见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溃疡形成。慢性期可见黏膜粗糙、颗粒状改变、假息肉形成。内镜下可进行病变部位活检,为病理诊断提供依据。检查前需做好肠道准备,确保视野清晰。
病理检查可见黏膜及黏膜下层炎性细胞浸润,隐窝结构改变,杯状细胞减少。溃疡性结肠炎特征性表现为隐窝脓肿形成。克罗恩病可见非干酪样肉芽肿。病理结果对鉴别不同类型结肠炎具有重要价值。活检时应多点取材,避开坏死组织。

结肠炎患者应注意饮食调理,选择低纤维、低脂、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急性发作期可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温和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改善肠道功能。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出现症状加重或新发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