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应该区别于哪些疾病进行治疗
肛肠科编辑
健康小灵通
肛肠科编辑
健康小灵通
结肠癌需要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结核、结肠息肉、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和治疗区分。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患者可出现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内镜下可见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表现。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以氨基水杨酸制剂如美沙拉嗪肠溶片为主,重症患者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或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片。该病与结肠癌的鉴别要点在于病程长短、病变范围以及病理检查结果。
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炎症,可累及消化道任何部位但好发于末端回肠和结肠。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体重下降等,内镜下可见节段性病变、纵行溃疡和鹅卵石样改变。治疗上常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控制轻度活动期病变,中重度患者可能需要使用英夫利西单抗注射液等生物制剂。与结肠癌的鉴别主要依靠内镜特征、影像学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肠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特异性炎症,好发于回盲部。患者可出现腹痛、腹泻、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结肠镜下可见环形溃疡、假息肉形成等改变。确诊需要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病理检查发现干酪样坏死或抗酸染色阳性。治疗以抗结核药物为主,如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与结肠癌的鉴别要点包括结核病史、全身症状以及病理特征。

结肠息肉是突出于肠腔的良性病变,包括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类型。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可能出现便血、腹痛等表现。内镜下可见黏膜隆起性病变,治疗以内镜下切除为主。腺瘤性息肉尤其是绒毛状腺瘤属于癌前病变,需要与早期结肠癌鉴别,主要依靠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肠易激综合征属于功能性胃肠病,表现为腹痛、腹胀伴排便习惯改变但无器质性病变。诊断需排除器质性疾病,治疗以调整饮食、改善生活方式为主,必要时可使用解痉药如匹维溴铵片调节肠道功能。与结肠癌的鉴别要点在于症状特点、病程长短以及各项检查结果均正常。

结肠癌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肿瘤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活检等综合判断。建议出现持续腹痛、排便习惯改变、便血等症状时及时就医,完善肠镜检查。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高脂高蛋白饮食,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肠道病变。